智能制造系列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報團取暖,讓企業成功"突圍"。
"第一次見面,兩小時暢談,十分鐘看產品,馬上簽合同,全款提貨。"最近,一條消息在朋友圈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發圈者,是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建政,產品正是疫情期間銷量"火爆"的"三合一"消毒機器人。"原來半年的銷量只有幾十臺,現在一個月的訂單就有上百臺。"張建政正體驗著疫情中"危"與"機"。
醫療服務機器人一下"火"了
2009年到2010年,張建政在英國學習期間看見,除了日常用品,基本沒有中國生產的工業品或家用電器。這一幕,令其深感觸動,決定投身科研創新。畢業后,張建政赴日本頂級工業機器人公司工作,發現在產品供給和技術服務方面,國外公司對待中國和歐美公司區別很大。這一經歷進一步加深了他自主創業的念頭。
2017年11月,張建政創始的上海颯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位于閔行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園區成立,創始團隊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或浙江大學的工學博士或碩士,具有多年世界500強公司的智能機器人經驗。
移動“三合一”消毒機器人。
而他們的主線產品之一正是“智能移動共融機器人”——通過和強人工智能結合,傳感系統感知外部數據、認知、決策,給機器人發出指令,讓其執行動作。
在疫情期間,颯智智能最新研發的三款醫療服務機器人一下子“火”了。消毒機器人將紫外燈消毒、過氧化氫干霧消毒、含氯溶劑濕霧消毒三種方式“三合為一”,徹底消毒不留“死角”。自動測溫機器人可以通過遠程控制,自動進入病房或隔離區,捕捉人臉溫度,在提醒病人的同時將數據傳到后臺。而護士們最喜歡用的自動送藥機器人,則會根據程序設計,“自動”走入病房,病人只要將自己的二維碼讓機器人“掃”一下,藥箱便會自動“對癥”開門。
摸準需求改造升級
摸準抗“疫”需求,提前技術改造升級。
抗“疫”期間,電子測溫槍時常測不準,或是長時間排隊測溫,可能給病毒以近距離傳播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會影響疑似患者的快速篩查、精確診斷。
“自從接到杭州客戶的隔離點配送機器人需求后,我們便開始線上探討產品改進方案。”張建政說,年初二開始,科研團隊便開始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造升級’?!蓖瑫r,由于硬件涉及機械加工、電子元器件、傳感器等多個領域,公司整合供應鏈確保備貨充足,目前具有每月百臺機器人的產能。
移動測溫機器人。
經過短短20天的設計,公司推出的智能巡視測溫機器人在中山醫院和閔行疾控中心“正式上崗”。它能無軌導航,24小時巡視在各個病房與人群中,支持多人同時測溫,掃到即測,一旦發現體溫異常者立刻鎖定報警,并伴有聲光提示,自動跟隨溫度異常者,直至確認異常并解除鎖定。目前已在復旦大學附屬第五人民醫院、河北省第五人民醫院實地測試。
抱團取暖,互助增長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面對疫情期間多元化的需求,春節期間,颯智智能組織園區內企業形成聯盟,報團取暖。聯盟中,有技術研發企業、實體制造企業、知識產權公司、法律顧問公司、財務會計事務所等,既能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各關節,保證技術和產品落地,拓寬市場,又能在法律、知識產權、財務以及融資方面得到保障。
比如,颯智智能與睿筑科技等達成戰略意向,將原來分別生產凈化設備、消毒機器人、消毒水的三家企業進行產品互補,給客戶制定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颯智智能發揮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為聯盟內一家MES系統企業和一家物聯網企業提供了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
送藥機器人。
在此期間,颯智也得到了聯盟企業的幫助,疫情期間颯智形成的多項知識產權得以申報受理,財務規范及政府補貼上也得到“拍拍帳”的幫助。
扶上馬,送一程
隨著業務量的擴大,颯智智能遇到了資金、人員緊缺等問題。“在疫情裹挾之下, 去年的訂單在無限期的延后,甚至取消,如果繼續只走工業道路,我們將十分被動,甚至‘停擺’?!?張建政表示,房租、人工等剛性成本給原本抗擊打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小壓力。
此時,“零號灣”科創園區聯合合作伙伴推出“科創園區融資貸款”,幫助企業從上海閔行上銀村鎮銀行拿到了200萬元的低息貸款。同時,公司還獲得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責任擔保貸款100萬元。目前,這一貸款額度還在提升中。
研發和生產人員緊缺,怎么辦?一方面,公司和園區企業合作,實行“員工共用”的創新模式;另一方面,公司通過零號灣、江川街道、閔行區的人才平臺加大招聘力度。
送餐機器人。
在零號灣園區的幫助下,颯智智能開始對接帶有市場資源的股權產業基金,以促進銷售。目前,市場對接已經開始,安徽渠道商已經給25個縣配備了機器人。
對未來發展,張建政的想法正在“轉變”——“原來,我們更注重工業應用場景,但醫院、圖書館、社區等商用場景將是未來的大方向?!?/span>